首位非洲建筑師獲獎:202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授予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2022-03-18閱讀:2376發(fā)布:人居要聞來源:世界人居網(wǎng)
北京時間3月15日,建筑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筑獎”公布了2022年獲獎者,他是出生于世界最不發(fā)達國家之——布基納法索——的建筑師、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值得一提的是,凱雷是截至目前為止榮獲該獎項的首位非洲建筑師,標志著獎項重新關注此前被邊緣化了的建筑實踐,這也許意味著西方建筑學本身的重大轉向。
2022年,普利茲克先生在給予凱雷的致辭中強調(diào):“弗朗西斯·凱雷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土地上踐行著開拓性的建筑事業(yè)——為促進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懈努力。他是一位建筑師,更是一名奉獻者,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遺忘的土地上,他為不計其數(shù)的民眾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體驗。凱雷的建筑作品集美觀、謙遜、大膽和創(chuàng)新于一體,以建筑品格和個人風范的完美統(tǒng)一,他堅定地承襲了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使命?!?/span>
對此,弗朗西斯·凱雷曾表示:“我希望能改變?nèi)藗兊乃季S定式,推動他們?nèi)崿F(xiàn)夢想、承擔風險。不能因為富有,就理所當然地浪費材料。不能因為貧窮,就固步自封不去嘗試追求品質,每個人都理應享受品質,每個人都理應享受舒適,每個人都理應享受‘奢華’。人與人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對氣候、民主和物質匱乏的憂慮是我們?nèi)祟惞餐恼n題。”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1965年,凱雷出生于布基納法索的村莊甘多。甘多位于沙漠邊緣,沒有干凈的飲用水、電力和基礎設施,更談不上建筑,甘多的孩子們很小就開始為尋找食物和飲水奔波。如果說建筑首先是作為人類安定的居所而存在,那么在甘多,這一點更加突出地反映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人們共同生活,一起建造房屋,一起圍坐在房間里,就這樣形成一個安全的所在,這便是凱雷對建筑最初的感知。
1972年,年僅七歲的凱雷離開村莊前往二十公里以外的城市求學;1985年,他利用獎學金前往德國柏林勤工儉學,白天學習建筑專業(yè)知識,晚間攻讀中學課程。10年后,他進入柏林工業(yè)大學,并于2004年畢業(yè),獲得了建筑學高級學位,此時他已將近40歲。長期在外生活并沒有讓凱雷忘記甘多的人們,他的第一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之一便是回饋家鄉(xiāng)的“甘多小學”。
為了在有限的資源資源條件下保證學校以應對酷暑和惡劣的照明條件,凱雷就地取材,用當?shù)刈畛R姷恼惩两?jīng)過水泥強化,制作出能吸收熱量的磚塊壘成墻面,并因地制宜地開發(fā)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極富表現(xiàn)力的建筑語言,包括雙層屋頂、通風塔、間接光照、交叉通風和遮陽室。取代了傳統(tǒng)建筑設計中的窗戶、門和廊柱。這套設施可以留住涼爽的空氣,同時又能讓熱量通過磚塊天花板和高架屋頂散發(fā)出去,從而在沒有機械干預的條件下實現(xiàn)通風。
凱雷憑借甘多小學獲得了2004年阿迦汗建筑獎,后來甘多小學又增添了教師住房和圖書館綜合體,并進一步擴展至周邊地區(qū),包括建造布基納法索拉昂戈的歌劇村、醫(yī)療與社會福利中心、庫杜古的Lycée Schorge中學、布基納理工學院等。
凱雷在非洲積累了大量的建筑設計經(jīng)驗,有意識地從非洲文化中汲取想象力,并注入到西方建筑設計中,其作品分布于丹麥、德國、意大利、瑞士、英國和美國等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其在西方世界的發(fā)展,而對甘多難以割舍的情節(jié),也具象成了獨具非洲特色的本土元素,成為了凱雷作品中的標志。
2019年,凱雷為科切拉音樂節(jié)建造的藝術裝置Sarbalé Ke就是凱雷以母語比薩語命名的,意思是“慶典之家”,其設計受到非洲空心的猴面包樹形狀的啟發(fā)。
位于英國倫敦的蛇形畫廊的中央結構,同樣以凱雷喜愛的樹的形狀為基礎,外圍蜿蜒曲折的墻體仿佛大型的非洲紡織品,懸挑的大屋頂也與他在非洲的建筑如出一轍,其漏斗形體量可收集雨水用來澆灌景觀綠地,提醒人們關注世界各地正在經(jīng)歷的水資源短缺的災害。
得益于相對先進的科技與理念,在西方國家做建筑設計可以用更成熟的技術以改善建筑本身,但無論如何,建筑設計的核心依然是為人服務。凱雷要求自己盡可能使用被動方式,用一些巧妙的、對環(huán)境無負擔的工程概念進行設計。他對本土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對氣候問題的回應,以及對脆弱社群不懈的關注和投入,都提示我們改變不可持續(xù)的生產(chǎn)和消費模式勢在必行。
凱雷以一種高度尊重地方和傳統(tǒng),同時又帶來變革的方式,不斷履行自己的職責。正如評審委員會所說,他的建筑“為社區(qū)而建,與社區(qū)共存,直觀反映出社區(qū)的方方面面——從建造、取材、規(guī)劃到社區(qū)的特質都已融入建筑?!?/span>
聲明:部分圖片及資料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
評論
全部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