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沒少和水利專業(yè)的人打交道。無論是水資源、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水工程都有和景觀密切合作的領域。在市場拓展、專業(yè)合作、創(chuàng)新理念等各方面,兩者的結合都呈現(xiàn)出一些非??上驳男戮置妫档梦覀?/span>深入挖掘、相得益彰。景觀與水利的結合,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既不是在景觀中挖湖、開河,也不是在河道邊上種樹、種花;兩者的有機互補,通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補短、互為增色。應該說,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結合。
在過去的這些年與我們一起工作過的水利專家,如:王浩院士,李敘勇、武業(yè)剛、梁威研究員,劉旭、高鵬杰院長,等等,都為我們做好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建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景觀設計師們從他們那里學到了不少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為一些水利工程增添了不少景觀生態(tài)價值。合作的目的既要解決景觀的問題、也要解決水的問題,在尋找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成就一個雙贏的項目。
不同專業(yè)的合作,常常是通過對抗,不斷的矛盾斗爭;在磨礪的過程中找到最好的、最有創(chuàng)意的、最能夠解決問題的一些辦法。這種結合是能碰撞出火花的;會在更高的層面上解決了水的問題,也在更高的層面上解決了景觀的問題。最終的結果非常令人振奮,不親身經(jīng)歷,很難想象到這種結合有多么神奇。
面對一個景觀設計師異想天開的想法,水利工程師們常常會提出質疑,因為他們是搞科學、做技術的??茖W就會有質疑,要把困難擺出來,可能會讓你啥都干不成。但你作為藝術與設計的任務,正好就是尋求突破,就是解決他的“啥都干不成”的問題!
如果你能找到克服所有困難、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那就一定是個了不起的設計。千萬不要認為工程師們是來為你設置障礙的。不是,他們質疑都是對的。做景觀的人很多時候是不懂工程技術、不懂政策規(guī)范這些東西;那么就需要有個人在旁邊糾正你、指引你,來告訴你這個不成、那個不成。當你的方案被否定了以后,你只能突破固有的專業(yè)范圍去思考、就會找到更不尋常的出路、找到最佳的辦法來應對它。
通常的情況是越難的事情、越看似不能的事情,就越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太過于簡單容易的項目,往往出不了好成果。只有當你遇到挑戰(zhàn)的時候,就是要出大成績的時候。設計就是這么點事。
人類社會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果,現(xiàn)在衛(wèi)星都飛到火星上了,還可能去其他的星球;可能有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會被發(fā)明、發(fā)現(xiàn)。如果說景觀和水利這么一點小問題都解決不了,那我們景觀還能干什么?其實都不是難事,關鍵是我們動不動腦筋;只要開動腦筋,就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就能找到一個可以解決復雜問題的辦法,而且一定是最簡單的辦法。
景觀和水利看似兩個不同的行業(yè),實際上兩者的交集和共性是非常多的。有共性就可以找到契合點,找到兩者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設計不是要把事情搞復雜,而是要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也就是說要有一個懶人心態(tài),不要老想著要勤快;要是人人都勤快了,就不會有那些省錢、省力的發(fā)明。懶人才想少花錢干大事、少費力賺大錢;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大的問題,這就是做設計的人應該有的心態(tài)。所以一個好的設計師,在思維方面,一定是一個懶人。當然,不是說不干活,就是他一定是總在找最偷懶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最省錢的辦法、不需要勞神費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設計就是這樣,一定不要首先想到從很復雜的方法上去尋找答案,一定是從最簡單的切入點去尋找答案,這就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設計師所必須具備的。如果設計搞得特別復雜的話,那就不是好的設計。我的一位老師黃珂曾經(jīng)說過,藝術家不是補套鞋的。如果這里有漏洞,補一下;那里有漏洞,補一下,最后就是一個爛攤子,不會成為一件很好的藝術品。
有一種思維叫綜合性思維,就是你能夠調動對多種事物的知識,找到它們的本質聯(lián)系,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去解決綜合性問題。如果一個設計既解決景觀的問題,也解決生態(tài)、旅游、水利、生產(chǎn)、生活等多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好設計;因為它是花最少的錢、以最小的代價,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設計不要總就一個辦法應對一個事情,要用一個辦法應對多件事情。這樣的話,你的設計才會受到大家的認可,因為你帶來的效益是其他的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我一直很固執(zhí)地認為,既然景觀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就得用綜合思維去設計,用綜合思維去解決問題。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你就沒有綜合能力,你就做不了統(tǒng)籌。中國的河流水系眾多,異常復雜。如果僅以“水利”的思維對待河流治理,那就是大堤、大壩、水電、加上裁彎取直、標準斷面……;如果僅以景觀的思維治理,那就是花花草草、陽春白雪一大堆,結果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
目前各地河流的一個重要的生態(tài)問題就是泥沙淤積嚴重,水流不暢。普遍由于缺水,要靠設置攔河壩來蓄水;然而到了洪水季節(jié),又需要依靠防洪大堤將河流兩岸圍的死死的,以保護兩岸城市和農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結果是平原地區(qū)的河流基本上都是地上河,兩岸大堤將河道與城市隔離;防汛工作一年比一年困難,費錢費力。河流突破最高水位的年份越來越多,也就導致大堤修得越來越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樣下去是不可持續(xù)的,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突破,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近和公司首席水利專家朱慶平去了趟山東,考察一條河道的規(guī)劃建設。現(xiàn)狀河道被泥沙淤塞很厲害,河道清淤是我們倆人的共識。那么通過清淤,自然就想到了通航;如果這條河能通航,就意味著這條河所連接的城市、鄉(xiāng)村有了一條通海的運輸廊道,這無疑是一個拉動經(jīng)濟的重大事項。
這個問題一提出,大佬朱給我的第一個質疑是“水量不夠”。這些年山東降雨減少,河流普遍缺水,甚至斷流。應對他的質疑,我只好在上游建大型蓄水空間;在洪水季節(jié)蓄水、枯水季放水,以滿足通航的需要。同時蓄水湖成就了周邊土地的商業(yè)旅游價值,適合許許多多的項目落地。這是碰出來的第一個火花。
一個問題似乎解決了,他的第二個質疑接踵而至:“坡度太大”。從上游城區(qū)到出???8公里的河道,有18米的高差,必須設閘才能控制住水,否則水都會跑光!好的水利工程師的數(shù)字化思維天生就是我們的對頭。全域通航看似不行了,那么可不可以分段通航或局部通航?這下第二個創(chuàng)意被逼出來了:我們在河流中段真的找到了一個轉彎處,其到出海口的距離18公里,而高差僅2米!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通海的起點、航運碼頭設在此處,成為農業(yè)運輸?shù)?/span>樞紐。保留上游的水閘,將上游作為游船的使用空間。
這下把大佬朱搞興奮了,他有了一個更大膽的創(chuàng)意,在碼頭的上游建設地下調蓄水庫,以保障通航的需要。這樣第三個創(chuàng)意就逼出來了!大型水庫可以帶動更多的旅游、娛樂、休閑運動、以及商業(yè),等等。
這個案例使我們認識到景觀設計師與水利工程師的互動是多么神奇!在反復碰撞過程中幾個好的創(chuàng)意就產(chǎn)生了。相信這條河的生命力會因此而放大,為當地經(jīng)濟帶來巨大的效益。
................................................................
作者簡介
李建偉 :1995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景觀藝術碩士學位,美國注冊景觀規(guī)劃設計師、美國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ASLA)會員。當代知名景觀規(guī)劃設計師,“生態(tài)設計與藝術相融合”的引領者,主張景觀設計最大限度做到人工結構與自然結構的平衡,以景觀設計統(tǒng)籌城市規(guī)劃、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項規(guī)劃設計。現(xiàn)任東方易地首席設計師。
相關推薦
世界人居
0評論
2024-07-24
世界人居
0評論
2024-06-25
世界人居
0評論
2024-06-02
首頁
項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