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詳情
中心水庭實景圖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也曾照古人?!比缡窃谥星镔p月,那皓月當空,園內(nèi)燈光、月色、水波、碧影,相映成趣,詩情畫意,盡蘊育其中。
桂林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有“山水甲天下”美譽。
項目位于廣西省桂林羅山湖風景區(qū),北臨羅山湖水庫,
南鄰機場高速,交通便利,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為132129.28㎡,整個場地高差較大,
為營造豐富、富有變化的園林景觀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平面圖
設計分析
儀式入口實景圖
走進生活美學館,立于眼前的是具有禮儀之感的入口。
入口景墻實景圖
園林的特點是曲徑通幽,那么幽隱的核心,便是一個“藏”字,沒有藏,則無所謂幽深。
因此在入口樹立起了第一道屏障,院落里的景觀藏而不露,制造出欲揚先抑的情感意境。
1.總體定位
本案從景觀環(huán)境形象、當?shù)匚幕厣?、業(yè)主行為心理三方面入手,運用自然的造景手法、設計語言以及適地適樹的原則,充分利用該項目現(xiàn)有資源,根據(jù)周邊環(huán)境,結合建筑風格,力求營造出一個寄情山水、抱樸歸真、四季有景且具有桂林文化特色,儒雅別致的中式景觀社區(qū)。
2.設計手法
整個項目以中式風格為主要基調(diào),在此基礎上將桂林山水文化中的奇山、秀水、瑰石以及桂林民宿風情中所展現(xiàn)出的自由、酣暢、閑適等精神融入到空間景觀當中,打造出“一軸”(中心景觀軸),“多帶”(巷道景觀)的景觀格局,中心景觀帶貫通東西兩地塊,并利用巷道、里弄以及游步道將全區(qū)串聯(lián)成一個流動的彈性空間,由外及內(nèi),由淺及深,形成了從公共到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明確領域關系。全區(qū)以軟質(zhì)自然景觀為主,多種景觀形式并存,與古為新,打造出生活美學館、拂香園以及多個不同主題的巷道空間,場所精神突出,增加了業(yè)主對綠地自然景觀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同時也加強了業(yè)主與景觀的互動。
入口過渡空間實景圖
天然的場地落差形成遮蔽關系,使之更有通幽之感。
中心水系實景圖
雖有林墻阻隔,而園林里的生活,卻生長于滋潤溫和的吳門煙水之中。過入口,中心水院如一幅畫在眼前展開,可游可憩,方寸之間自有一番天地。
折橋實景圖
空間轉合步移景異,傳承古典園林的空間精髓。
中心水庭實景圖
在該項目的設計中,很好的將桂林山水文化中的奇山、秀水、
瑰石以及桂林民宿風情中所展現(xiàn)出的自由、酣暢、閑適等精神融入到空間景觀當中
,四重體驗,收放有序,充分彰顯了傳統(tǒng)園林“以小見大”景觀格局的同時場地精神突出,
強化業(yè)主與景觀空間的互動,給業(yè)主帶來不同于其他項目的樣板體驗。
連廊遠景
廊腰縵回,行走之間,步移景異,在層層廊柱的切換中如同瀏覽畫卷,一道屬于東方的長廊鏈接起歷史與今日,更將院中的疊山理水盡收眼底,逸趣橫生。
臨水連廊實景圖
休憩于平臺上,靈石、秀水環(huán)繞身邊,品茗、賞景、吟詩、會友、不亦樂乎。
臨水平臺實景圖
與石相映成趣的是水,有了水的滋養(yǎng),園林自有了最美妙輕柔和婉轉細致的各種好處。
假山疊水
疊山理水臨山而建,依水而成,觀山怡心,來到生活美學館,最受關注的便是視線前端的湖石假山。
宗白華說:石頭有兩次生命,一次是物質(zhì)生命,一次是藝術生命。
室外洽談區(qū)實景圖
院落人家
一進門、二入巷、三進院層層遞進演繹文化筑居, 居住在這里,回家的路線就像沈三白說的這樣“過坊門,進曲廊,折東曲折而入,疊石成山,林木蔥翠。
總用地面積:132121.8m2
總建筑面積:35535m2
建筑基底面積:36030.99m2
綠地率:35.1%
示范區(qū)總面積:11572m2
建筑占地面積:3265.7㎡
公共景觀面積:8306.3平方米
樣板庭院:6套
相關推薦
首頁
項目
搜索
品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