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蜜湖公園天橋
Shenzhen Xiangmihu Park Footbridge
項目詳情發(fā)布時間:2022-08-03
項目名稱:深圳香蜜湖公園天橋
設計時間:2019-07 - 2020-03
建成時間:2021-07
項目規(guī)模:天橋跨度71m
委托單位:深圳市綜合交通與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方案設計:范鐵(主創(chuàng))李曉雪、Slavo Siska、吳曉麗、張曉瑩
施工圖設計:深圳市綜合交通與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圖片攝影:ATDesignoffice
導讀:
香蜜湖公園天橋公園天橋項目位平面采用S型曲線連接公園與綜合體,單柱支撐的結構體現通透感,依托香蜜湖公園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將綠化引入天橋,營造與自然零距離接觸的概念,成為城市更新中聯系自然與城市的一道風景。香蜜湖公園天橋跨越紅荔西路,道路北側是香蜜湖公園,南側為深業(yè)中城以及東?;▓@等高檔小區(qū)。現狀紅荔西路香蜜湖公園路段兩端路設置有平面過街,相距約450m。天橋選址主要考慮連通深業(yè)綜合體和香蜜公園,使得人流在公園休閑與商業(yè)綜合體之間無縫轉換。
依托香蜜湖公園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ATD的設計將綠化引入天橋,營造與自然零距離接觸的概念。項目更注重行人的體驗,弱化雨棚在天橋設計中的比重,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提升天橋本身的品質感。天橋在人行上增加行人與綠色植物的互動,在車行上減少夸張造型對司機的吸引,并盡量通透。
玻璃頂與金屬原色的雨棚表現了天橋與城市之間的聯系。透過雨棚看到鄰近的辦公大樓的玻璃幕墻,感受深圳現代的都市景觀,可以融入其中又有自然呼吸感。
天橋極具通透感,透視了整座城市的景觀和自然光線的變化,或折射或反射了這個城市在不同時段的光影。天橋也成了線性的取景框架,呈現清晨、日落、傍晚風景的美妙。通透天橋玻璃頂上的天空,周邊公園的樹木和小鳥,構建一幅總是不斷變化的“風景畫”,極富愜意生活感。
大都會高密度城市架構,促使加大空間利用率與垂直變化來順應未來的城市發(fā)展。天橋除了連通上下,還能在二層聯系周邊的建筑。香蜜公園天橋在二層可直接聯系公園二層兩廊與綜合體裙房二層入口,但是兩個接口不在一直線上。設計一開始采用「折」線的形式,但視角稍顯怪異,司機觀看前方時難免覺得別扭。因而改為「S」線巧妙聯系兩個接口。這樣富于變化的形體,削弱了個性的凌厲線條,又使設計融于城市且富有辨識度,創(chuàng)造一種類似“無限”的視覺感受。
從人本主義關懷的角度出發(fā),天橋連結住宅綜合體與公園,將豐富的城市生活引入立體化的垂直空間,形成空中的地標。方便社區(qū)內的市民活動,老人小孩可以放心地穿行至各處。觀光電梯也為重型搬運、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提供便利,給予短暫的停留放松,欣賞城市的不同角度。
天橋玻璃雨棚下的T形格柵,與結構骨架等寬,形成沿「S」線展開的「魚骨」,呈現一種極致的序列感之美。玻璃雨棚底下的格柵也可以很好的遮陽,而隱約似百葉窗的樣貌,過濾后的光并不刺眼,空間的光影層次跳躍,置入了慵懶的生活細節(jié)。
天橋的綠化設計似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懸浮花園”,讓綠植往外滲透,景觀變寬。加上通透的空間與曼妙的弧線動態(tài),構筑一道城市風景線及一個非常規(guī)的觀覽空間。
較過往傳統(tǒng)設置于扶手外側的綠化不同的是,ATD將綠植區(qū)域嵌入天橋其中,制造可以觸摸到的自然,并引入狼尾草等深圳原始植被,攜本地特色鄉(xiāng)野植物重返人們的視野,野趣妙生,也使自然與城市產生聯動。
拾階而上,移步異景,一端盡頭為露臺,在美麗老枇杷樹的掩映下是通往公園的隱秘小徑,漸漸鋪入公園內景。這些植物花朵與周邊環(huán)境聯系一起,內部與外部、景觀與建筑的邊界被模糊化,自然地的存在。
天橋遮陽防雨是基礎元素,而植物又需要水分供給,彼此間產生了矛盾。對此ATD將頂部雨棚收窄,這樣既能遮陽防雨,橋上植物也能吸收到陽光和雨水。有了天然灌溉,設計與綠植也建立了有機而可持續(xù)的關系。雨后泥土散發(fā)的氣息,更有游走花園般的浸入式體驗。
結構柱為設計感強烈的V形立柱,延續(xù)了主橋及引橋結構立柱的V形設計,更符合家族式設計理念。將一排斜向支柱放中間, V形支柱形成連續(xù)性的結構猶如花邊的優(yōu)美,形成一個具體的記憶點。且特意用了原色金屬板,不銹鋼反光特質顯得更加通透。
從城市不同的文化屬性出發(fā),可以產生不同的社會土壤。九十年代的深圳蓋了很多強調實用主義的建筑架構,加上福田的金融場所氣質,塑造這些現代化的建筑,線條凌厲,連結的是行事利落講效率的文脈特點。天橋底部仰視是漸變的穿孔板,具有一種張力,所傳達的是深圳這座飛速發(fā)展城市的氣質。
通過保留周邊原始建筑的意象再以新的建造,串聯場地的過去和現在。原色的鋼結構立柱,鋪地選用與深業(yè)中城廣場同色的石材,均保持與深業(yè)中城建筑統(tǒng)一。不銹鋼的鏡面屬性,渲染出既當代又輕盈,獨特而在地的現代主義表達。橋面采用黃金麻火燒面石材,這些接近自然原生態(tài)的材料,與野草相襯,仿佛置身自然山野間。
通過保留現代城市記憶,豐富人對空間的感知和體驗,從而在現代城市塑造一種具有包容感的社區(qū)。而自然與建筑的未來關系,也是當下需要關注的——如何在設施中引入更多植物,通過可持續(xù)設計將城市建造為一個令人向往的場所。
平面圖紙
相關作品
評論
全部評論0